一個標準的時序電源的結構可分為7部分組成:
1. POWER INPUT電源輸入部分
2. POWER SUPPLY電源供給部分
3. OUTPUT CONTROL輸出控制部分
4. CPU CONTROL中央控制部分
5. FUNCTION CONTROL功能控制部分
6. FUNCTION DISPLAY功能顯示部分
7. POWER OUTPUT電源輸出部分
我們從第一部分POWER INPUT電源輸入部分講起:通常,電源線是時序器輸入部分的關鍵,因為線材的價格不菲,時序器的負載設備不是同時滿負荷,一般時序器生產廠都會以50%設計功率考慮材料成本,有些廠家更用30%的計算方法,目的很簡單—省錢。如果選用偷工減料,線徑不足方法,會造成電源線發熱、軟化、著火、燒毀設備。時序器本來就是一臺能量供給設備,所用的器件也是要有份量的,也就是要有質量、有實力、有余量的。例如:線路板(PCB)的銅箔有厚薄之分,材質有玻纖板、紙板等。如果按照以上推理,廠家同樣可以生產出好的時序器和一般的。
我們從第二部分POWER SUPPLY電源供給部分分析:有些線路用成本較低的開關電源線路,也有一些用普通EI變壓器,也有一些用環牛變壓器,也有些廠商用質量很好、成本較高的開關電源線路。通常會考慮設備系統要求高與低而設計,時序器不僅要提供一個很好的電源供給環境,自身也要具備良好技術參數,這是對一個好的音響系統的保證。舉例說:系統里其中一臺設備的參數較差,它會影響整個系統性能,拉低整體指標。所以系統搭配也不能忽略時序器的指標性能要求。
我們從第三部分OUTPUT CONTROL輸出控制部分剖析:我們把在時序器內的控制繼電器、包括驅動繼電器吸合和跳開動作的光耦IC作為輸出控制部分,是屬于時序器的關鍵元件,繼電器的過流量可分5A、10A、20A、30A等。電流越大,成本越高。繼電器觸點也很關鍵,有鍍銅、鍍銀、鍍金、合金等,不同材料有不同的使用壽命。所以,對于產品的質量選材也是很重要。
我們從第四部分CPU CONTROL中央控制部分:這一部分是核心技術,它是通過把我們編寫的軟件灌錄到微處理器AMT89C52, 說白了,核心的核心就是軟件,如何編寫軟件,所編寫的軟件是否智能化、人性化,動作的快慢,延時是否合理,級聯后的信息指令如何傳遞和交換等,確保時序器操作簡單、系統保護可靠、穩定、自動糾錯能力和抗干擾能力強等。功能上的實施也是核心軟件編寫主要環節,完善的軟件是要經驗加智慧,也要看公司的實力和投入。
我們從第五部分FUNCTION CONTROL功能控制部分研究:主觀上跟時序器的設計有關,功能越多,使用越廣,成本也隨即增大。但是,客觀上還是根據市場的需求、客戶的使用和人性化的考慮。
從簡單到復雜大概可分三大類型:
第一種:簡單型。最簡單的延時啟動輸出功能。
第二種:普及型。在簡單型的基礎上加入動作控制芯片,讓輸出可以獨立開和關又不影響系統其它設備,既可作主機也可作副機。
第三種:智能型。在普及型的基礎上加入CPU,可以對負載的狀態進行分析、運算、發出指令,能與計算機通信、交換信息,動態顯示負載功率,發現異常及時斷開保護負載設備。
我們從第六部分FUNCTION DISPLAY功能顯示部分:
如何直接、明了、準確表述時序器本身的功能狀態,做到一目了然,都是由此功能顯示部分完成。有些時序器為省成本就去掉此部分,僅僅起到電源拖板的作用,也能減少對電網的沖擊。功能與成本是成正比例的,智能時序器更是此類產品的發展方向。
我們從第七部分POWER OUTPUT電源輸出部分:也有人稱之為LOAD OUTPUT負載輸出部分,它是接續電源輸入部分的另一環節,兩部分的連接依靠八個大功率、大電流、高穩定性、長壽命的繼電器來完成。也就是說輸入和輸出兩部分的橋梁是繼電器,所以,繼電器在時序器的作用是非常重要。其次,關系到線路板銅皮的厚度,走線的寬度。還有引出線的號數(粗細)、輸出插座結構和金屬觸片(銅材還是鋁材)的厚度等。一系列的問題都是現時市場上時序器普遍存在的問題。電源部分又是系統安全的關鍵,所以,搭建好一個系統時序器是不可忽略的要素。
(來源網絡,學習交流之用)